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市行情 车市行情

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深度报告_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深度报告_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深度报告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深度报告_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深度报告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深度报告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Դ??????ҵϵ????ȱ???

2.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北上广深等十大城各有痛点

3.深度关注|国产品牌竞逐新能源赛道

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行业开启新周期

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深度报告_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Դ??????ҵϵ????ȱ???

       

        摘要

        8月我国实现新能源 汽车 销量32.1万辆,同比增长181.9%,2021年1-8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达179.9万辆,同比增长194.0%,3-8月每月的销量都超过了20万辆,8月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 历史 新高32.1万辆,行业处于高速爆发期,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300万辆。

        事件: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月度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持续走高,8月再创新高,达到17.8%,远超2019/2020年同期水平,行业进入发展爆发阶段。8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19.5GWh,同比增长161.7%,装车量12.6GWh,同比增长144.9%。

        从车型上看,五菱宏光Mini仍然稳坐第一宝座, 依靠低廉的价格和错位竞争持续拓展市场,8月以来比亚迪秦PLUSDM-i销量反超ModelY销量,理想ONE于5月底发布2021新款,三季度以来销量有显著上升位居第4。

        2021年1-8月特斯拉Model3和ModelY累计销量分别排名第2和第3,比亚迪汉作为比亚迪的高端旗舰产品位居第4,理想ONE于今年上半年发布2021新款后销量有明显的上升,位居第五。

        2021年1-8月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111.5GWh,同比增长201.0%,装车量累计达76.3GWh,同比增长176.3%

        单月来看,8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19.5GWh ,同比增长161.7%,环比增长12.3%,其中三元锂电池产量达8.4GWh,同比增长91.5%,环比增长4.8%,占比约42.9%,磷酸铁锂电池产量达11.1GWh,同比增长268.2%,环比增长18.8%,占比约56.9%; 8月装车量达12.6GWh, 同比增长144.9%,环比增加11.2%,其中三元锂电池装机量5.3GWh,同比增长51.9%,环比下降2.1%,占比约42.1%,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7.2GWh,同比增长361.8%,环比增加24.4%,占比约57.1%。

        从产量和装机量上看,磷酸铁锂占比份额较去年全年水平有所上升, 其市场份额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保持增势,2019年8月磷酸铁锂装机占比18.5%,2020年8月占比30.5%,而2021年8月磷酸铁锂占比达57.1%。由于铁锂的综合性能持续改善, 预计2021年全年磷酸铁锂装机份额将达44%-48%,占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动力电池行业龙头效应依旧,8月国内CR3装车份额达76.3%

        8月排名前三、前五、前十家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分别为6.59GWh、10.55GWh、11.65GWh;8月CR3装车份额达76.3%,CR5额达83.9%,CR10份额达92.7%。

        从具体公司上看,8月宁德时代依然稳坐国内装机量与份额老大位置,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稳健稳居第二,国轩高科位置上升至第三,总体基本符合预期。 从SNE公布的全球数据看,1-7月累计宁德时代出货量份额仍然稳坐头牌,LG化学和松下分别占据第2和3名。

        全球数据来看,电池厂竞争格局逐步清晰,在装机量及产能扩产规模上来看,宁德时代、LGC、松下已毫无疑问成为第一梯队, 头部CR3份额占比达69%;其次为比亚迪、SDI、SKI也均实现装机量突破或与头部OEM厂完成深度绑定,二线龙头地位较为稳固。

        数据不断验证景气度,全球新能源 汽车 市场共振向上,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带动锂电池产业链维持高景气,目前行业仍处于下游需求旺盛、上游产能紧张格局,产业链价格维持高位运行,预计三季度业绩保持快速增长。

        产业链个股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方纳米、恩捷股份、赣锋锂业、天赐材料、永太 科技 、当升 科技 、星源材质、中科电气、璞泰来、新宙邦等。

       

参考资料:

        20210914-浙商证券-新能源 汽车 行业专题报告:新能源 汽车 及锂电系列之九-8月电池装机电动车销量保持高增速

        20210907-东莞证券-锂电池行业2021年中报综述:电动车高景气,锂电产业链21Q2业绩继续高增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撰写。投资顾问:黄波(登记编号:A0740620120007),研究助理:于鑫(登记编号:A0740120040019)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北上广深等十大城各有痛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产业链分析

       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动力电池、换电系统、充电系统、整车制造商等;中游是换电站运营商及动力电池回收;下游应用于各类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10万辆,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045万辆。

       随着终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用户补能需求较难得到满足的问题日益凸显。2020年,换电站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中国新基建的七大重要领域之一。2022年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加快构建完善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推进纯电动汽车车载换电系统、换电通用平台、换电电池包等标准制定”。

       在能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国家将开发新能源作为改善环境和节约成本的重要措施,电动汽车已经呈势不可挡的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续航能力越来越强。

       截至2022年1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79.7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76.1万台、交流充电桩103.6万台。从2022年1-1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4万台。与充电桩快充、慢充两种补能模式对比来看,换电的补能时间在5分钟左右,其补能效率远高于快充与慢充,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用户的补能时间焦虑。

       中国换电市场发展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探索期(2007-2012),国家电网牵头,示范基地为主,换电模式进入市场,形成“换电模式为主,充电模式为辅”的发展格局;沉淀期(2013-2018),充电模式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主导快充、兼顾慢充,换电模式发展缓慢;发展期,车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消费方式,换电模式再次得到关注,形成充电与换电模式并行发展。

       随着公共交通领域全面电动化发展进程加速,换电模式发展空间较大。当前,换电模式具备的补能高效、快速、安全、购置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极大满足出租车和网约车、公交车、货车以及私家车的充电需求。

       2019年至中国换电站保有量为306座,2020达到555座,2022年,2022年换电站保有量增长到1973座,较2021年增长52%。按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预计2023年中国换电站保有量有望达到2400座。 截止2022年12月,中国换电站主要奥动新能源、蔚来、吉利、国家电网、博众等企业参与建设。

       更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分析,《2023-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全景调查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2023-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全景调查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为共研产业研究院自主研究发布的行业报告,是新能源汽车换电领域的年度专题报告。

       《2023-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全景调查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从新能源汽车换电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态势、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深度关注|国产品牌竞逐新能源赛道

       从引进新能源 汽车 项目到打造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从争夺“小米 汽车 ”到“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各个地方政府都将新能源 汽车 视作全新的发展机遇,展现出打造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的强烈愿望。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到武汉、重庆等传统 汽车 产业重镇,再到合肥等新兴 汽车 产业基地,广袤辽阔的中国城市版图上, 汽车 产业的变革与升级正在加速向前推进,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产业高地正在形成。

        究竟哪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走在前面?各个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优势何在?又面临哪些发展痛点和难点?

        以城市为坐标,今年8月以来,21世纪经济报道持续推出了重磅系列报道——《 汽车 新商业地理 | 寻找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地》,分析解读了国内多个城市新能源 汽车 产业。

        11月17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1中国 汽车 新创峰会上,21世纪新 汽车 研究院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新能源 汽车 城市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进一步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我国新能源 汽车 城市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面临的发展难题,为推动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集群的形成给出建设性意见。

        《报告》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南京、合肥、武汉十个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靠前的城市,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推广应用等5个维度、10个指标,对各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解读。

        《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 汽车 进入市场化阶段,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价值链将逐步形成,产业发展重心将发生转移,出现“以主要城市或者城市群为发展中心,形成优质产业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截至2020年底,国内新能源 汽车 总产能达2669万辆,而当年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为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1%。

        21世纪新 汽车 研究院通过查询公开资料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新能源 汽车 项目产能建设规划建设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西省,新能源 汽车 规划产能均已超过150万辆。

        这五个省份中,只有广东省是传统的 汽车 强省,其余四省并不是传统的主要 汽车 生产基地,不过,毗邻上海的江苏、浙江两省 汽车 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具有一定产业基础,而陕西省和江西省此前的整车制造项目极少。

        整体来看,新能源 汽车 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地,招商引资的热情和实际落地效果也明显优于我国传统的 汽车 工业重镇东北地区。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仍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相关条件较为成熟的城市为主。近年来,部分二三线城市虽然有部分产业布局的举措,也引进了相关企业,但以实力薄弱的企业为主,当地产业链布局不善,这些企业的发展往往也会受到一定制约,有可能会造成新能源 汽车 产能过剩的问题。

        自2014年以来,国内出现了近百家新造车公司,部分地方政府提供了土地、资金、政策、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一些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建成了生产基地,但是迟迟造不出来车,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更有一批企业已经倒闭,留下了不少“烂尾”项目。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其实现在的新能源 汽车 的产能已经远超规划和实际需求。再者,某些地方政府的投资失败后,存在难以归责以及文过饰非等问题。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布局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热度较高的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城市,产业基础雄厚、并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目前,北上广深在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人才储备、市场配套、营商环境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

        第二类是传统的 汽车 基地,但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仍然依靠原有的传统车企,暂未培育出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新型互联网造车公司。以武汉、重庆为代表的传统 汽车 生产基地,面临着转型的难题。

        第三类城市,在传统 汽车 拥有一定基础,但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当地企业,试图抓住新能源 汽车 的机会,对于引进新造车项目的态度更为积极。以合肥、南京等城市为代表,引进了一批新造车公司,从而打造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

       《报告》指出,目前,尽管主流新能源 汽车 城市产业布局已有一定基础,但不同城市面临着不同的产业发展难题亟需解决。

        北京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低端制造业正在往外迁,亟需引进 “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的造车项目,补齐北京在智能 汽车 和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短板,推动北京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相关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形成新能源 汽车 “研发+量产”的产业协同效应。

        上海的劣势在于,一是对企业端的资金支持有限。相比较而言,上海在政策层面主要以优化行政流程为主,辅以为数不多的补贴,资金方面的支持较少,某造车新势力原本计划在上海嘉定区建厂生产,但受制于资金链,转而投靠能给它投资入股的另一城市;二是运营成本偏高。尽管上海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人才,但租金高,人力成本也高,更适合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而不太适合处于发展初期的、规模偏小的、资金相对紧的企业;三是集成电路、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相对较弱。

        广州则缺乏新能源龙头车企,尽管广汽埃安、小鹏 汽车 今年销量捷报频传,但体量仍然相对较小。其次,传统车企的体制机制模式有待激活,要加大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突破,提高话语权,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此外,广州市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 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迫切。

        深圳市一方面土地空间紧缺,需要打破行政属地概念,优化深圳各个区域间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联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尽管深圳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但相比于北京、上海等高校林立,深圳在人才方面的表现仍有差距。

        对武汉和重庆市而言,一方面,当地的传统车企面临着转型压力。另一方面,在新造车的投资浪潮下,都没有引入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新鲜血液,产业活力有待激活。

        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正在提速,将重新塑造产业的格局,新机遇下优胜劣汰的出现,如果转型不顺利,将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安全,影响当地多家公司,形成连锁反应。

        因此,车企转型必须提速,同时,当地的产业链公司需要同步升级进步,并引入在新能源 汽车 及智能网联 汽车 领域优质的供应商企业,从而将体系化的竞争优势延续。

        对于合肥、南京、杭州等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模正在崛起的城市而言,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扬长去短,以新思路搭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这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还处于成长状态,总量规模偏小,龙头企业优势不足,现有产业规模不足以支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以优质整车为代表梳理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协助明星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规模化增长的实现,促进当地产业链体系的全面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第一批头部互联造车新势力,与不同的地方政府形成深度的合作,各个地方政府下一个阶段要引入更多优质的产业链企业,从而促进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需要继续加大鼓励企业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车企通过市场竞争活下去,才能体现出企业的生命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行业开启新周期

        比亚迪迈入“百万辆俱乐部” 五菱宏光打造“网红爆款”

        国产品牌竞逐新能源赛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最近,新能源车板块消息不断。9月1日,小米 汽车 总部正式落户北京;8月29日,比亚迪全新纯电动车海豚在成都车展现场上市,被业界视为“十万级新能源市场最大变量”,此前比亚迪已杀入A股市值前十;由上汽通用五菱打造的五菱宏光MINI EV自去年7月上市以来,连续12个月位居中国新能源品牌销量冠军。

        国产新能源车企迈入“百万辆俱乐部”

        8月29日,“十万级纯电精品”比亚迪海豚在成都车展上市,四款车型的售价区间为9.38万元-12.18万元。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 汽车 的车企,比亚迪在2021年突破不断。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正式下线,由此成为全球最快量产100万电动车的企业,目前全球车企仅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完成新能源 汽车 “百万战绩”。7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突破5万大关,开创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售新纪录。8月4日,比亚迪市值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有望成为首个市值破万亿的中国车企。A股市场总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由此诞生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新能源行业巨头。8月12日,比亚迪向挪威客户交付第一辆电动 汽车 ,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坚持自主创新,比亚迪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截至今年4月,比亚迪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3.3万项、授权专利约2.1万项,稳居新能源车专利榜单第一。目前,比亚迪新能源车已驶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城市,是首个进入欧、美、日等发达市场的中国 汽车 品牌。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 汽车 的“心脏”,宁德时代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老大,已连续4年夺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年度冠军;比亚迪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厂商。

        陈士华分析,作为新能源头部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强化技术创新,重点突破从材料、工艺与设备、电池模组、电池包管理及电池开发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奠定了先发优势。“两家企业市值攀升,双双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表明 社会 肯定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方向。”

        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一批国产品牌强势崛起

        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8月26日,工信部发布《中国 汽车 产业发展年报(2021)》,2020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连续三年超过100万辆,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1-8月新能源 汽车 产销预计超过17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0%。从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相关产业经验来看,当一个品类渗透率接近10%,即意味着该品类驶入占领市场的快车道。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上升,一批国产新能源 汽车 品牌强势崛起。今年1月和4月,被称为“人民代步车”的五菱宏光MINI EV,两度登顶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一。据市场研究机构EV Sales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榜,排名前十的车型中,中国品牌占四席,分别是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汉EV、欧拉黑猫和广汽Aion S。

        比亚迪汉EV和五菱宏光MINI EV被视为自主品牌发力新能源市场的两类代表。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分析,2019年以来,国家对新能源 汽车 的补贴逐渐退坡,新能源车企 探索 应对之策:一种是像比亚迪汉EV这样开发中高端车型,以20万以上售价覆盖成本;一种是国民车五菱宏光,市场定位精准,针对低消费群体,推广节能型低能耗 汽车 产品。

        自主品牌稳步向上,与合资品牌短兵相接竞逐新能源赛道。今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除了特斯拉以外,其余均为自主品牌 汽车 产品。许海东称,自主品牌凭借着先发优势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已经逐渐在新能源 汽车 舞台具备了不惧合资品牌车企挑战的实力与底气。

        新能源 汽车 带动 汽车 出口增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至7月,我国 汽车 出口同比增长102.5%,增速创 历史 同期新高,新能源 汽车 拉高整体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整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我国 汽车 工业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 汽车 工业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 汽车 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还存在差距。新能源 汽车 所涉及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都属于新兴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开辟了全新赛道。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是我国在世界 汽车 产业格局翻盘的好契机。

        经过20年研发和示范推广,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已初具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 汽车 电池装机量排名全球前十榜单中,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占一半。

        东风智新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守武介绍称,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中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核心技术已经实现自主掌控,无论是技术的先进性还是产品迭代速度,还是从产业基础到资源的可获取性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关键核心技术是新能源 汽车 产业实现自立自强的保障。陈士华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头部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领域核心优势,针对具备比较优势或已实现技术突破但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的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特别是,重点突破高安全、高强度、轻量化、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技术,研发高效、高比功率的驱动电机技术,实现更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的电机控制技术;重点突破车机高算力主控芯片等车用半导体和元器件攻关;以新能源 汽车 为载体,攻克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车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

        从 汽车 大国迈向 汽车 强国,必须加快推动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布局

        发展新能源 汽车 是我国从 汽车 大国迈向 汽车 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 汽车 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已处于政策引导转向市场化推广的阶段,而解决新能源 汽车 大规模市场化推广的首要问题是首次购置成本高。据测算,新能源 汽车 较传统燃油 汽车 成本劣势主要体现在动力电池上,而使用成本则优势显著,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约为传统燃油 汽车 的五分之一。

        新能源 汽车 安全主要是电池安全和行驶安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国内报道的电动 汽车 安全事故约100起,故障率最高的是车辆充电时自燃,占事故总数的31%;新能源 汽车 智能化行驶安全问题日渐凸显,亟待市场规范化。

        目前,欧美日韩都在新能源 汽车 赛道加速奔跑。未来五年,将是全球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期,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再上新台阶的攻坚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新能源车企可以借助内循环,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许海东分析,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和庞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足以满足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要求。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

        该团队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发现:在出行里程上,84%的用户每天实际行驶里程在40km以内,61%的用户每周充电次数小于等于2次,日常代步出行场景多为上下班通勤、购物逛街、接送孩子上下学等,以二到四人居多。五菱由此打造出宏光MINI EV,重新定义小型电动车的空间、安全、能耗、能源补给和服务,获得了年轻用户群体青睐。

        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净化优化企业政治生态

        新能源 汽车 是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国有企业践行“国之大者”的 历史 使命。作为纪检监察机关,保障和服务企业发展新能源 汽车 既是义不容辞的监督责任,也是不容有失的政治任务。

        中国一汽纪委聚焦新能源 汽车 发展、“卡脖子”技术、“把民族品牌搞上去”新要求,深入开展中央 科技 创新引领决策部署情况专项检查调研,集团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到研发总院、红旗工厂等10余家单位调研,并到长春金山、北京祥龙博瑞等11个红旗、解放4S店暗访,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及时向党委报告,并督促推动做好相关问题整改。

        同时,做实“下沉监督”、“联合监督”,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存在短板弱项等问题,向党委提出意见建议79条,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实施“873”、“1025”和“3310”技术攻关计划,与宁德时代、华为等建立协同创新实验室,在73项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持续推动新能源“353”旗羿·登峰技术战略,支撑红旗E-HS9(新能源)、E-QM5(新能源)等三款车型实现量产。

        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红旗品牌销量突破20万辆、增长100%,今年上半年销量又实现增长107.3%;中国一汽半年整车销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0.4%、28.2%、25.3%,持续巩固了良好发展态势。

        下一步,中国一汽纪委将持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净化优化企业政治生态,加快推动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布局,实现以红旗品牌为引领的中国一汽新能源业务跃迁发展,以先进的技术、卓越的产品、特色的生态,打造高端电动车品牌。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连一席 郭双桃

        事件

        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引导新能源 汽车 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是未来10到15年行业最重要的指导文件 。对于此次《规划》的政策精神我们解读如下。

        解读

        1 鼓励核心技术攻关,强调新能源 汽车 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产业深度融合

        强调跨产业融合。 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认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的初衷在于降低 汽车 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从而促进 汽车 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此次《规划》认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成为 汽车 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更加强调支持新能源 汽车 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丰富了关键核心技术内涵。 2012版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新能源 汽车 关键核心技术的定义侧重于电动化技术,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的关键材料与集成系统的研发、生产。本次《规划》进一步丰富了新能源 汽车 关键核心技术的定义,既包括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技术,也包括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等整车集成技术。智能网联与整车集成技术受到更多的重视。

        未来十年,新能源 汽车 将从单纯交通工具进化为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将对产业价值链产生深远影响。 车载芯片领导者Mobileye(已被英特尔收购)预测,到2025年智能 汽车 搭载的传感器、车载芯片、操作系统等软硬件综合成本将达到5000-6000美元,占整车成本的15%左右。 汽车 电子巨头英飞凌预计,随着自动驾驶从L2级向L4/L5级过渡,对应单车半导体价值将从2020年160美元增长至2030年970美元,增长超过6倍。

        2 以快充为主、建设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发掘城乡市场潜力

        强调快充在公共充电网络中的主体地位。 2019年底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此次《规划》修改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一方面,《规划》强调了快充在未来公共充电网络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征求意见稿中仅提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充电使用场景,而在《规划》正式文件中则重点提出建设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未来随着城乡公共充电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地区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新能源 汽车 销售仍集中于限牌城市,据交强险数据统计,2015至2020上半年我国限牌地区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占比分别为58.6%、59.8%、49.2%、47.6%、47.4%、50.8%,整体占比有所下滑但仍维持在50%左右的高位。今年以来工信部、农村农业部、商务部联合开展新能源 汽车 下乡活动,通过车企主动让利的形式促进乡镇农村地区新能源 汽车 销售。以上汽通用五菱为例,旗下售价2.98-3.98万元的宏光mini EV上市首月便取得了1.45万的销量,超过特斯拉Model 3成为车型单月销冠,充分证明高性价比车型在城乡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 汽车 的政策支持

        加大公共领域新能源 汽车 推广力度。 《规划》提出,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 汽车 比例不低于80%。目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包括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则主要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涵盖了国内新能源 汽车 主要市场。

        虽然相比于征求意见稿,更新比例目标由100%略有下调至80%,但考虑到《规划》要求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具备较强的示范效应,因此预计此举将有效促进全国公交、出租、环卫、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电动化。根据中国能源报,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出租车渗透率仅为5.5%,新能源物流车渗透率仅为2%左右。

        4 总结:顶层设计出炉,行业站在起点、开启新周期

        此次《规划》从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开放合作等方面做了整体部署,为行业中长期 健康 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结合今年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表现来看,尽管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产销同比出现下滑,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逐渐恢复,行业供给端新车型不断上市,行业产销正在快速恢复。根据合格证数据,9月份国内新能源 汽车 生产14.1万辆,环比提升29%、同比提升86%。

        未来随着零部件成本下降、智能网联技术进步、充换电基础设施完善,新能源 汽车 产品竞争力将持续提升,产业将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从“政策驱动”真正迈向“市场驱动”。

        恒大研究院“新能源 汽车 百年大变局”系列研究

        9、《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报告:2020》,2020年9月22日

        8、《充电桩:新基建,迈向新能源 汽车 时代》,2020年8月21日

        7、《大众 汽车 电动化转型研究》,2020年7月10日

        6、《宁德时代研究报告》,2020年6月30日

        5、《特斯拉研究报告》,2020年2月7日

        4、《全球新能源 汽车 发展报告2020: 汽车 百年大变局》,2020年1月14日

        3、《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报告:2019》,2019年12月19日

        2、《中国动力电池发展报告:2019》,2019年11月10日

        1、《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报告:2019》,2019年9月22日

       好了,今天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深度报告”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深度报告”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